寒潮的等级及划分标准在中国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寒潮等级》(GBT 21987-2017)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以下是根据这一标准以及相关资料整理的寒潮等级和划分标准:
1. 寒潮的定义:寒潮是指来自极地或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侵袭,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有时还会伴有雨、雪和冰冻灾害。
2. 寒潮的强度标准:根据《寒潮等级》国家标准,寒潮的强度标准如下:
- 24小时内:日最低气温下降8℃及以上,并且日最低气温降至4℃或以下。
- 48小时内:日最低气温下降10℃及以上,并且日最低气温降至4℃或以下。
- 72小时内:日最低气温下降12℃及以上,并且日最低气温降至4℃或以下。
3. 地区差异: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寒潮的标准在各地有所不同。一般来说:
- 北方地区:24小时内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内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4℃。
- 南方地区:24小时内降温8℃以上,或48小时内降温10℃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5℃。
4. 影响范围标准:除了强度标准,寒潮的影响范围也是判断其等级的重要标准。根据影响的范围,寒潮可以被划分为全国性寒潮、区域性寒潮、强冷空气活动和一般冷空气活动四类过程。
这些标准有助于统一和规范对寒潮的监测、预报、警报和评估,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从而使寒潮的防范和应对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