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果花楸(学名:黑果腺肋花楸,英文名:Aronia melanocarpa),也被称为野樱莓或不老莓,是一种多年生落叶灌木,属于蔷薇科腺肋花楸属。这种植物原产于北美东北部,波罗的海沿岸至太平洋沿岸均有分布。黑果花楸与蓝莓相似,其果实具有非凡的保健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多种糖类、脂肪、挥发油、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铁等。
黑果花楸果实中的花青素、黄酮(鲜果含量高达0.25%-0.35%)、多酚含量在已知植物中是最高的。多酚是改善毛细血管和血管结构与机能的重要物质,有助于刺激和改善循环系统。花青素和黄酮能维持心脏和机体健康。黑果花楸因此被誉为“花青素之王”。
黑果花楸具有多种食用和药用价值。它不仅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功能,还能保肝、帮助排毒、降低胆固醇、降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此外,黑果花楸在北欧、北美已有近100年的栽培历史,俄罗斯、波兰、美国、德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都有较长的栽培、加工、利用历史。黑果花楸在欧洲被誉为“莓中之王”。
值得一提的是,黑果花楸在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中是唯一存活的可食用植物,显示了其超强的抗辐射能力。目前,黑果花楸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其制成的食品、饮料、保健品、药品、化妆品在欧美及日韩等国的市场上已很普遍。
形态特征
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系蔷薇科腺肋花楸属的一个种,落叶灌木。树高1.5-2.5m,丛状树形。树皮光滑,多年生枝条灰褐色,新梢淡褐色;皮孔圆形,灰色。冬芽赤褐色,圆锥形,为混合芽。根系属浅根性,水平根发达,主根分布于30-40cm土层中。花为完全花,白色;小花冠径1.5cm,花萼花瓣各5枚,离生雄蕊15-18枚,花药为背着药,粉红色;雌蕊为合生心皮,5小室,每室1-2个胚珠,子房下位;复伞房花序6-8cm,由10-40朵小花组成。叶片互生,单叶椭圆形,叶缘重锯齿,叶脉羽状;深绿而光滑,大小3 × 5 cm;在秋天,叶色变为灿烂的红紫混合色。浆果,果实甜酸略有微涩味,球形,果皮紫黑色,果肉暗红色,单果重1-2g,果径1.4cm。种子千粒重4.6g。
物候期
黑果腺肋花楸一般4月上旬芽萌动,4月中旬新梢开始生长,4月下旬展叶;5月上旬开花,花期20天,5月下旬座果;7月末果实变红;8月上旬新梢高生长停止,8月末果实变黑、新梢粗生长停止;9月上旬果实成熟;10月中旬叶变为紫红色;11月上旬落叶,彩叶期20天。营养生长集中于5-7月。从芽膨胀至落叶历时200天左右,从新梢生长至新梢高生长停止需90天左右。从幼果膨大至果实成熟需100天左右。
生长特性
黑果腺肋花楸萌蘖力强,春季芽萌动较早,新梢停止生长与同科树比较也较早。新梢在5月下旬生长最快,旬平均长生长7.2cm,径粗生长0.05cm,即生长高峰期。从6月上旬开始,枝条生长逐渐转慢,至8月上旬大部分新梢长生长停止,年平均生长量29.1cm。新梢径粗生长从6月上旬转慢,7月中旬又开始加速生长,至7月下旬又缓慢下滑,8月末生长逐渐停止,年平均径粗0.5cm。年生长后期以径的增粗与隐芽逐渐饱满为主。
开花、结果习性
黑果腺肋花楸的花属两性花,花芽为混合芽,顶芽、侧芽均可结果。定植2年后有部分植株开始座果,3-4年有部分产量,单株鲜果产量可达1.09kg。定植5年的树平均单株花序可达127.4个,平均每花序结果数为8.1个,最高达36个;结果1-10个的花序占56.9%,11-20个的花序占39.7%,21个以上的花序占3.4%。定植5年幼树结果枝率为83.8%,座果率较高,一般可达80%—90%,单位面积产量可达5.36t/ hm2。
果实生长前、中期(5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生长量纵径大于横径,后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横径大于纵径。5月下旬果径增长速度较快。纵径从6月上旬增长速度开始下降,中下旬又呈缓慢上升趋势。横径增长速度则从5月下旬开始一直呈下降趋势。从6月下旬至7月中旬,纵、横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呈高峰期。从7月下旬开始增长速度迅速下降,8月下旬停止生长而进入成熟阶段。
生长环境
该树种具较强的耐寒能力,可耐-40℃低温,达美国3区和加拿大3区。一些品种可耐-46—-50℃的严寒。抗旱性较强,在降水量500mm以上地区可自然生长,广泛分布于美国中西部地区。
土壤要求:适应从一般到潮湿,从微碱性到酸性的大多数土壤。在土壤pH8.0以上时,出现叶黄化现象。但是有些品种可以在pH8.5的土壤上生长。
光照要求:从全光照到部分遮蔽(50%以上)。但在遮光条件下果实品质下降,在全光下生长旺盛。生长量和产量取决于立地条件。
栽培技术
立地条件:黑果腺肋花楸喜湿润的酸性或微碱性土壤和生长季节降水充沛的气候条件。在我国三北地区,符合下列生物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地区都可以栽培:年降水量>500mm,极限低温>-40℃,土壤pH5.0-8.0,土层厚度>40cm。
整地:方形栽植穴,40cm×40cm×40cm。
行株距:在降水量<600mm地区,2m×1.5m;在降水量>600mm地区,3m×2m。
施肥:肥料品种为磷酸二铵,春季施肥。3-4龄幼树50g/株;5龄以上的树100g/株。
果园管理:6、7、8月各割草一次,用生草覆盖树盘。在降水量<600mm地区使用秸秆覆盖方法提高果园土壤蓄水量。
修剪:很少需要修剪。但为了控制生长和促进发枝,也可进行夏季修剪。基部萌条可以剪除或留下以形成理想的定制群体。
果实采收: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的采收期对果实的有益成分含量影响较大,采收季节应在夏末秋初。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均可。成熟充分的果实颜色更深、更浓,有益营养成分如花青素,多酚,类黄酮等的浓度更大。
病虫防治
虫害轻微,没有病害,在其栽培管理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化学农药、杀菌剂等。有时有蚜虫危害,可用相关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