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苏轼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这篇赋以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为依托,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抒发了作者对宇宙、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赤壁赋》的部分原文及翻译: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翻译: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先生与朋友在赤壁下乘船游玩。轻柔的江风吹来,水面波澜不兴。举起酒杯向朋友敬酒,吟诵关于明月的诗句,唱起婉转优美的歌曲。不久,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荡,凌驾于苍茫无际的江面之上。
原文中,苏轼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主客之间的对话,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宇宙无穷的感慨。整篇赋文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有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